碳交易市場的誕生

大淨零時代|碳交易市場的誕生

在上個碳權和碳交易中,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排碳權利和為什麼這個權利可以交易。今天就來看看碳交易和它是怎樣鹹魚翻身的吧?

 Q. 基本碳觀念:碳權和碳匯

Q. 碳交易市場:鹹魚翻生

Q. 碳交易市場的運作機制和參與者有哪些?

Q. 碳交易市場也有分:強制性和自願性

Q. 淨零競逐下,全球碳價前景看好

 Q. 基本碳觀念:碳權和碳匯

在碳交易的範疇內,大家需要先知道兩個基本觀念:排放碳的權利的碳權(=正排放)和可以吸收碳排放的碳匯(=負排放)

通常,排放碳權利的碳權是發放給只有「擁有排放源的事業」,可以是公司或個人。因為這部分主要是政府對排碳的生產活動的事業發放的權利,主要的參與者就是會排碳的公司。

至於碳匯,就是可以吸收碳排放的活動,跟排放活動相比,也被稱為負排放。那有哪些呢?目前最被認可的碳匯就是森林資源,或稱為林業碳匯,這中間也包括了既有森林的經營性碳匯和新種樹的造林碳匯兩種。然後海洋碳匯最近也越來越熱門。

碳權和碳匯,這兩個都可以變成碳市場上的交易的標的。

但壞消息是,這兩個交易標的直到目前都還跟我們這種一般小民沒關係。

但別急,故事還沒結束呢!

Q. 碳交易市場:鹹魚翻生

10年前的2010年,當時聯合國《京都議定書》有幫37個已發展國家和歐盟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為了讓這些已開發國家可以有更多彈性的方法達到這減量目標,京都議定書設計了三種「彈性機制」:國際排放交易(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 IET)、共同減量機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清潔發展機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簡稱 CDM)

*順便提一下,目前CDM所認可的減碳計畫涵蓋範圍非常廣泛:提升工業效率之外,水力發電、風力發電、使用替代能源都算數,但核能不算喔! CDM機制並沒有認可核能喔!至少現在還沒有~

目前京都議定書已經被巴黎協定所取代。雖然全球新的碳交易的規則至今尚未明朗,但全球2050年淨零風潮和歐盟越來越嚴格的碳牌規定和碳關稅CBAM的宣布,讓本來低迷的國際上的碳交易市場又開始蓬勃發展了起來。

Q. 碳交易市場的運作機制和參與者有哪些?

其實碳交易市場的運作跟股票市場運作相似,只是標的從股權換成碳權。一樣有一級發行市場和二級的交易市場。

主要的參與者有三個:買方、賣方和中間擔任平台幫忙搓合交易的金融機構們。然後這後面還衍生出一些買辦單位:就是到處向賣方囤貨收集碳權的國際碳權商和促進市場活絡的投資機構們。

碳交易的賣方包括:開發商、低碳排企業、國際金融組織、碳基金、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諮詢機構、技術開發轉讓商。

買方則有:高碳排企業、自願企業(=履行CSR和買來未來用的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個人等。

中介平台則有:經紀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機構。

目前碳交易市場的交易總量上限是:各個國家因為當初依據聯合國UNFCCC的京都議定書規定,所被允許排放碳量的總額,就是配額總量。未來應該會依照每個國家自己訂的NDC(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作為總額依據。

因為每個國家會被分配到一定的配額1000X,然後分配給國內的企業一個額度,那該企業少碳排的部分,就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場上交易。

例如:T國國際上每被年允許排放碳量的總額是1000單位,然後分給境內的愛地球公司10X。若愛地球公司每年排碳8X,那它就可以把2單位拿去碳市場上賣。但是若愛地球公司每年排碳12單位,依據T國規定他就會需要想辦法找到那個多的2單位,所以也是可以在碳市場上買。

Q. 碳交易市場有分強制性和自願性兩種

碳交易市場還可以分為強制性和自願性交易兩種。

強制性交易,就是政府有發放碳權給企業,然後也規定企業有確實遵守義務,不然就有罰則。然後超過碳排的企業就會避免被罰,向其他企業購買碳權。這種為了滿足法令規定,避免受罰而形成的交易市場就算是強制性交易市場。

目前歐盟市場就是強制性交易市場。

然後特斯拉就是靠歐盟碳交易大賺碳財的,賺很飽啊!

另一方面,自願性交易就是沒人逼我,我心甘情願的。企業基於要做社會責任、品牌宣傳、或是預想未來可以會有相關政策出台所以想要未雨綢繆等需要,透過一些軟性協議,相互約定碳排量,並透過公開碳市場調節自己公司碳排的行為,就算是自願性交易。

目前全球500大企業中近半數依據汙染者付費原則,採行企業內部碳價(共226家,包含預期兩年內施行)。2020年全球也有853家企業採行內部碳價,1159家企業預期兩年內施行。(世界銀行《2021年碳價趨勢報告》

另外國際上目前最有名的就是RE100國際倡議,標的雖然不是碳,是綠能,但也是自願性交易非常好的案例。

加入RE100的企業都承諾至少要在2050年前完成企業的100%使用再生能源,所以國際大廠為了要展現自己是有良心的時代好企業,就紛紛加入。對台灣影響最大的就是蘋國加入RE100後,也積極推動全球綠色供應鏈,然後就逼得台灣多家廠商也只能從善如流。像台積電就也加入RE100,然後搜刮了台灣大部分的綠電憑證。RE100和綠色供應鏈的故事我們以後有緣再來講。

Q. 淨零競逐下,全球碳價前景看好

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碳價趨勢報告》,2021年全球施行碳價機制的國家有64個,其中除了3個還在規劃中之外,有61個國家已經在國內正式施行碳價機制。今年最主要的增幅來自20212月中國施行的全國碳交易。然後,歐盟排放權交易制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也是體制最完善,目前企業參與者最多的大型國際碳市場。

然後在全球淨零競逐下,目前已有121國家、733101個地區與3067家企業,173投資機構承諾要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那面對這股淨零風潮,碳市場是怎麼反應的呢?

領頭開跑的是歐盟,歐盟越來越嚴格的碳排規定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西邊)的宣布,也讓歐盟碳價水漲船高。然後目前的歐洲排放交易計劃 (ETS) ,還是沒有包括核能喔!所以雖然很多人吵著核能超低碳的啊,但這個故事說來太話長,我們在這裡先不討論!!

另外、加拿大、德國、愛爾蘭、紐西蘭等國的碳價也相應的向上修正。

亞洲國家的部分今年最大的亮點是中國 國家碳排放權 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中國為了儘快實現能在2060年實現淨零,在今年(2021)716日啟動線上交易。也成了地球上涵蓋最多碳量的碳交易市場~~因為中國的碳排放量早在2008年以來就超英趕美,成就世界第一了!

日本的話,除了現行地球溫暖化對策稅與東京市、埼玉市的排放交易制度外,日本政府也在規劃全國性的碳定價政策,並預期2030年碳稅水準達到100歐元(122美金)。

南韓碳交易也是於2021年擴大了原本管制範圍,新增大型運輸公司、與營建公司等,管制排放量約計全韓國73.5%;拍賣碳權的比例也來到10%。另外,也鬆綁關於投資機構參與碳權次級市場、及國際額度碳權使用的限制。非常認真的要轉型成國際性的碳交易市場。

此外,印尼也於今年3月開始碳交易試行,涵蓋80家燃煤電廠,並展開碳交易法制的擬定,預期2025年上路。

越南於202011月修正通過《環境保護法》,提供排放交易制度的母法依據,預期於2025年試運行、2027年正式施行。

那台灣呢? 我們有溫管法(溫室氣體管理法),是碳交易的基本法。目前落地的有碳抵換機制。至於碳費和碳交易,政府是在說研議中,要研議多久? 嗯,不好說….Orz

OECD設置各國碳交易市場成熟度互動式網站,歐洲國家成熟度還是比較高的,有興趣的夥伴們也歡迎去看看喔網址如下:

https://www.oecd.org/tax/tax-policy/effective-carbon-rates-2021-0e8e24f5-en.htm

 大淨零時代|碳交易市場是怎樣出現的? |時代風口碳投資|邊愛地球也能邊賺錢?!|氣候媽媽

 

購物車
返回頂端